設計空間時,看待顏色要有最寬容的心,更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要相信你想要的顏色,絕大多數是無法透過觀看色卡直接確認的。
經驗的價值,就是知道顏色錯覺的範圍,並掌握其中變化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確實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敏感的人通常很不幸地都不是只善於感受美或舒適,對於「不舒服」的忍耐力,也同時低於一般人。有些人的敏感只針對某些事項,有些人則全面反應;我是後者,所以對於空間的敏感,很自然會反映在對於顏色、形狀、質地與這三者彼此統整或相互影響的感受。這種敏感也會在生活中促使我無法控制地去做某些舉動,還好我的家人總是諒解我。
大膽,是在好用法中創造新發現
顏色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在思考生活空間的設計時,總在第一個階段先建立自己對顏色的初步設定。雖然很多人曾用大膽來形容我對顏色的使用,但我的膽識應該是由許多謹慎與推想再三的經驗所培養起來的。
有些人以為「大膽」就是敢用「大紅大綠」、敢製造突兀的印象,但我覺得,對於空間用色的大膽,可不是如此單一的歸納。
因此,不要只是為了大膽而走相反的路、故意製造衝突。讓人有所感受的顏色,無論是協調或對比,都有主動引人思考一下、沉吟片刻的力量;而不是看過之後,在心中掀起疑問:「為什麼要這樣?」或「看起來很奇怪?」
決定一種更有包容力的顏色環境
為空間決定顏色,跟你拿起一盒彩料從中挑個顏色而後塗在紙上,是完全不同的經驗。空間中的顏色很少能以如此單純的方式來表現,它多半都是透過某一種或多種質地的再呈現(例如布料、木質、塑質……),更別說「光線」在不同時段加諸其上的影響。
設計空間時,看待顏色要有最寬容的心,更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相信你想要的顏色,絕大多數是無法透過觀看色卡而直接確認的。經驗的價值,就是知道顏色錯覺的範圍,並掌握其中變化的能力。
▲顏色完成於光線中,這個由麵包架改成的櫃子因為裡光強、外光弱,它的顏色就不單純,我知道它也會隨著櫃中置放的物品不斷改變視者的印象。
▲我常在工地中試色跟工班說明我所要的「效果」,這也是再一次檢查自己的預想與現場之間是否還有需要微調的好方法。
▲為牆壁或天花板決定顏色的時候,我總是注意不同質材接合之處該如何安排是最好的。它沒有規則,我永遠信任自己的眼睛所見,「順眼」其實是一種很美的境界。
◎永遠考慮光對色的影響
這張照片最值得參考的是不同的漆色會合的決定。如果一個空間用了兩個以上的顏色,它們要在哪裡分、與在哪裡合是很重要的。我與油漆先生的意見有時會不大一樣,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後續所用的質材會如何影響顏色。
漆刷好的時候,整個空間看起來顏色很統一,但就是為了達到最後的統一,我在上色時故意用了不同的顏色,把誤差考慮在先。我們可以用顏色來改變光,也可以用光來改變顏色,所以,要多觀察它們之間的牽動與所造成的影響。當我們對光了解得越多,對顏色的掌握也就越準確。
◎正確檢視窗簾的布樣
拿到再重的樣本也不該平翻,一定要立看。原因很簡單,窗簾不是床單,不會以平面覆蓋的方式呈現出它的顏色,要立著看,不要近看,要遠觀。才會最接近完工時的所見,這至少能減低誤差。
無論素色或有花樣的布料,退遠看才能模擬空間中視線與物體較正確的關係。窗簾之於空間幾近於背景,只有在印象很好或很壞的時候,我們才會以看布樣的距離與窗簾對視,檢視它的細節或質地。窗簾的功能多半都是做襯而非強調,選得好常使你一時不察它的貢獻,但如果選壞了,很難不一眼搶白。
透光看一次,不透光再看一次。白天與夜晚的色差可由此了解大概,這也會幫助你了解布的厚度與透光率的影響。比如,一塊咖啡色的布如果不透過光來看,就會忽略它其中存在的紅色,等掛起之後光線強烈時如果顯出了不想要的紅色,就已後悔莫及。
有滿意的小布樣之後,一定要再看同一塊布的大布幅。布樣書的照片只能彌補一二,做為參考,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不會單以照片來做決定。
◎實際上漆的顏色會和色卡有差距
實際上漆後,顏色會與色卡所呈現的飽和度有差距,通常要比我們在色卡中看到的淡很多。當然,顏色深受光線與比較的影響,同一個顏色在白天、晚上看起來一定不同,漆在立面、橫面也會有差別。也就是說,當你選了一個顏色刷在兩面直角交接的牆上、或跨過立體的一根柱子,這兩面的顏色看起來絕不會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它受光的角度本有不同。
看油漆的色卡時要遮圍住其他顏色,以免被錯覺影響。
油漆色卡與窗簾布樣相同,要立看、也要站遠看。
◎顏色彼此的影響也必須衡量
顏色彼此的影響也是最應考慮的牽動因素,如下列四張圖片中不同顏色、材質的靠墊所呈現的各種效果,因此,空間中的顏色嚴格說來,是永遠不會被固定的,但這「不固定」,恰巧也是你能時時感受新意的原因。不要只寄予它單純的期待,如果用更寬廣的心去解讀、認識顏色與空間的關係,你將會發現它所帶來的驚喜,並自動地調整錯覺對你的操控。
我們在空間中所見到的顏色是環境中所有色彩彼此影響的總結,它不像調色盤,顏色的相混有其規則可循,而已經是各種感受的歸納。
Book Data
書名:空間劇場
作者:蔡穎卿
簡介:空間是一個容器,裝的是生活。只要你對生活有透徹的了解、有一份堅持與尊重,就可以 成為自己所擁有的空間的設計師。「不了解」或「只了解」是空間設計上的限制,認為只有「專家」才能解決問題,是讓限制繼續擴大的原因。因為我是一個行外之人,寫這本書的用意就更簡單――希望能透過分析空間來分析生活,希望分析生活的習慣使我們看到更好的可能。
留言列表